《中國有色金屬報》11月4日訊:莽莽天山,橫亙千里,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。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,西安西北有色地質研究院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研究院”)地質遙感黨支部扎根一線,把黨旗插在找礦前沿,以實干詮釋擔當,以科技推動突破,在尋找國家急需礦產的征程上,留下了一串串堅實而閃光的足跡。
新疆礦區(qū)地質構造復雜,多變的氣候更是找礦路上的“攔路虎”。針對多期構造疊加、蝕變類型多樣等復雜地質情況,研究院地質遙感黨支部成立控礦構造研究小組,由黨員技術骨干牽頭,系統(tǒng)開展萬分之一野外地質填圖、地化剖面測量與探槽編錄等工作,重點解析斷裂與礦化空間關系。黨支部堅持每周召開技術研討會,實現野外數據與室內研究無縫銜接,為靶區(qū)優(yōu)選提供了充足依據。
冬季嚴寒、交通阻隔,是項目推進的現實困難。該黨支部實施黨員責任區(qū)制度,將工區(qū)劃分為3個片區(qū),黨員分片負責安全巡查與后勤保障,各片區(qū)還配備北斗衛(wèi)星通訊設備,確保極端環(huán)境下的信息暢通。同時,該黨支部還建立了“晴好天氣搶進度、惡劣天氣抓內業(yè)”的彈性工作機制,有效保障人員安全與工作進度。
針對一線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,該黨支部大力推進“黨員師帶徒”活動。經驗豐富的黨員帶教青年技術員,通過野外實操與室內復盤相結合,快速提升青年技術人才工作技能。該黨支部還主動與當地地質隊、牧民溝通交流,借鑒區(qū)域成礦認識和構造判識經驗,結合內部專家“線上+線下”技術支持,構建起“內外結合、上下聯(lián)動”的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。
目前,該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效,為后續(xù)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。5名青年技術人員已能獨立完成地質編錄與異常分析工作,順利完成30余公里野外調查工作,團隊整體技術水平與協(xié)作能力顯著提升,“黨員責任區(qū)”與彈性工作制在實踐中淬煉成一套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寶貴經驗。
征途未盡,步履不停。下一步,研究院公司地質遙感黨支部將繼續(xù)深化地質填圖與探槽揭露,精準掌握礦化規(guī)律;持續(xù)做優(yōu)“黨員師帶徒”,助力青年人才成長;不斷優(yōu)化管理模式,筑牢安全屏障,確保2025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,為國家找礦突破貢獻出新的“西北地勘”力量。
( 原文鏈接:中國有色金屬報https://paper.cnmn.com.cn/Content.aspx?id=195911&q=5205&v=8
網易新聞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KD99J8AU0550A3NK.html
搜狐https://m.sohu.com/a/949825842_120122160?scm=10001.325_13-325_13.0.0.5_32&spm=smwp.channel_247.block2_307_epwR4p_1_fd.20.1761988965910sBB2PlR_324
今日頭條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567582094294008383/?iid=0&app=news_article&category_new=profile_all&chn_id=94349491494&req_id_new=20251101171855A12073B1C9CC38573A06&wxshare_count=2&utm_source=&source=m_redirect&wid=1762097825770
西北在線http://www.xbxxb.com/2025/1101/1093044.html )